薪火相传促成长 匠心打磨铸精品——我院开展高职称教师示范引领磨课活动
为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教育高质量发展要求,我院近期组织开展了行政兼职教师磨课活动。通过发挥高职称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,以“专家问诊+精准指导”的模式,有效促进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,构建起教师专业发展的良性生态。
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唐芬、杨德忠、杨有能、姚中旺等资深教授组成专家指导团,采取“三阶递进”培养策略:课前联合备课把方向、课中沉浸听课找症结、课后多维会诊开良方。通过“一对一”精准指导,重点围绕课程思政融入、教学范式创新、学生主体构建等维度,对青年教师的课程设计进行全方位优化。
案例一:诗歌课堂的破茧成蝶
在冯燕燕老师的《现代诗歌鉴赏》磨课中,原本教学实施中学生参与度不高,学生难以跟上教学节奏。唐芬老师仔细聆听试讲后,指出问题所在。并建议通过各类思考问题设置提升学生的讨论度,从而实现“以学生为主体”,让知识的传授更加流畅。针对“满堂灌的旧教学模式”唐老师一针见血地指出,“教学应该让学生多动”,要给予学生自学的空间。同时她强调,一堂好的专业课,绝不能照本宣科,只讲书上的内容是远不能满足当代大学生的成长需求的。
案例二:文化课堂的思政升华
针对李宏鑫老师的《经典文本选读》之《坛经》教学,教学经验丰富的教授们肯定了李老师的教姿教态、教学环节设置等方面的优异表现,并在教学内容、教学重点选择和侧重方面发表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。杨德忠教授强调:“要在文化传承中厚植家国情怀,将禅宗智慧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创造性联结。”开发出“典籍今用”特色教学模块,使传统文化焕发时代生机。
此次磨课活动不仅有助于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,也促进了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,形成良性生态。教育学院院长表示,将继续发挥高职称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,通过更多系列活动构建“传帮带”长效机制,为打造高水平教学团队注入持久动能。
(图、文/汉语言教研室 审/杨虹)